导读
出版很传统,阅读很古板?
如果认为阅读还只停留在,
“电子书”取代“纸质书”的阶段,
那就太单一啦。
书,不仅可以“看”,还可以“点”,
可以“听”,可以“玩”。
今年以来,
VR(虚拟现实)、
AR(增强现实)技术,
让越来越多的科普书籍“活”起来;
与此同时,各种门类的有声读物,
大行其道且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热捧。
科技元素,让传统出版业变得更有趣。
点
用手机对准一张卡片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
一只立体的海马悬浮在半空中。
点击它,海马可以“旋转跳跃闭上眼”,
甚至还会听见海马的叫声。
这是一套名为《口袋动物园》的图书。
包含四套卡片近百个动物。
用手机对准不同的卡片,
就会呈现各种动物的立体画面。
对于一个还不识字的孩子来说,
这种AR增强现实技术,
能让他通过点击学习到更真实的动物知识。
售价59元似乎也不算昂贵。
今年以来,这种基于AR技术的的书,
种类越来越多了,比如:
有一套拳击类的书籍,
卡片放到手机前,就会出现一套健身的拳法。
上述AR图书出版方、央数文化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,现在AR类的科普书籍卖得很好,口袋动物园一年卖了200万套,公司还做了类似实时涂色绘本、AR地球仪等产品,这一块未来市场不小,不仅是在游戏领域,还可以寓教于乐。
经典案例
以中信出版集团为例
今年引进的结合AR技术,由英国卡尔顿出版集团
出版的《科学跑出来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
用户可通过下载APP并扫描书中指定的区域,
一些场景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用户眼前。
百万级畅销书《科学跑出来》的成功,印证了
理贾晓阳的观点。
贾晓阳—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新媒体中心总经理
那就是—VR具有与图书出版结合的天然优势。
贾晓阳认为,
VR的多媒体特征,
可以使图书由过去单一的图文载体,
变成多媒体载体;
VR的沉浸感,
让图书进行知识呈现时,
变成身临其境的空间呈现,
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信息接受体验;
VR的互动性,
能够帮助读者在虚拟空间进行观看体验的同时,
进行全新的人机交互;
VR还可以成为图书IP资源转化的重要方式。
事实上,从2010年开始,
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就将二维码技术
应用于大众类图书的出版,
该社此后出版的旅游类图书、运动健康类图书,
都会利用二维码通道,将读者引入到屏上阅读。
扫码的过程实现了纸屏之间的互动,
不仅吸引了用户参与,更丰富了内容的延展性,
把平面转化为立体、将无声转化成有声。
听
书不仅可以“点”,还能“听”。
沉寂多年的出版业临近爆发,
有声书成了风口上的那只猪。
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说:
随着智能家居的不断普及,
即使手机不在身边,也可在包括汽车、卧室、
厨房、卫生间等场景中的各种智能硬件中,
随时随地“听”书。
根据调查,
有声书的阅读人群中相对富裕的年轻人群体
正在快速增加,他们喜欢读书,
同时又有着丰富的生活方式。
我们平台上,热门有声书的累计收听人次
一般能达到2000万以上,
最畅销的能达到1.5亿人次收听量。
这一块未来市场不小,不仅是在游戏领域,
还可以寓教于乐。
不仅如此,职称论文发表多少钱越来越多的知名演员,
成为有声书的朗读者,
大型出版社投入大量资源,
不断提高有声书的制作水准。
在喜马拉雅FM上可以看到,
演员黄磊的有声书—《七堂极简物理课》
上线一个星期,付费收听总数已经超过5.6万次,
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市场上纸质畅销书的平均销量。
在美国、欧洲,有声书“阅读量”已被计入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统计。
2015年,
全球有声书市场价值超过28亿美元,
新书的数量就达到4.3万种,
其中美英的有声书市场销售成绩,
同比增长都超过了20%。
在国内,有声书市场也正进入快速发展期。
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也已达16.6亿元,
同比增长29%。
前瞻
教育领域应该是—VR在中国可能最先突破的一个应用领域。
经过多年研究,
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—
闫贤良作出了这样的判断。
国际投资银行高盛曾作出预测,
到2025年,VR教育产值有望达到7亿美元。
经典案例
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许多专业教材就应用了
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增强现实技术,以该社出版的医学教材为例,
读者只需要在手机上,
安装一个由梦想人科技开发的“爱医课”程序,
用手机扫描课本上的插图,
屏幕上即可呈现出从书本上跳出来的立体图像。
医学教材中有许多人体解剖的图片,
但纸介质无法呈现出图像的立体效果。
增强现实技术,
恰恰在学生需要获得更多信息的时候,
用手机对准纸质图书的图片扫一扫,
再进行3D数字化呈现,
将读者在纸质图书上的读文,
与手机屏幕上的读图结合起来完成学习。
梦想人科技产品总监梁建强告诉记者:
利用增强现实技术,将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融合,
读者读的是纸质媒体,扫一扫通过智能设备,
看到的是数字媒体的4D呈现形态,
真正实现跨媒体阅读。
北京易视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职称论文发表理、创始人
孙屹也表示
带有教育性质的科普类的图书,
是VR最容易作贡献的内容领域,
也是家长最容易买单的方向。
随着今年VR/AR图书对市场的培育,
老百姓开始对这种形式喜闻乐见。
孙屹说:
当然,不论是什么方向,都需要把内容做到更好,
并深耕中国本土的优质内容,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。
如果有这样的内容能够,
让老百姓主动去找VR眼镜来看的话,
那么这项技术就离火不远了
信息社会到来后,
知识的组合方式不断迭代。
图书通过新技术,
以新的体验和界面呈现给当下读者,
这样技术驱动的阅读,
让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看到很大的机会。
本文系《出版头条》独家稿件,转载请标明出处
综合新华网、中国出版广电报、出版网素材整理报道